为解决三期女性“喂爱”之难而诞生的“爱心妈咪小屋”,从最初职工眼中的“新鲜词”,到第一批小屋投入使用后的炙手可热,再到通过社会化推进、规范化运作、枢纽化发展的三维模式,使全市范围的小屋数量扩展至2000余家……四年来,“爱心妈咪小屋”的“成名”之路,似乎走得格外顺畅,而这并非偶然。
小屋是应需而生的。在母乳喂养越来越被倡导的背景下,不少职场女性在生育后成为“背奶一族”,但上班时间难以找到一个干净、私密、便捷的空间,其中的尴尬谁遇到谁知道。这个看似“小众”的问题,却是职场“三期”女性最现实的痛点,也反映出职工特殊利益关怀措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到位。因此,也就不难理解“爱心妈咪小屋”在走进各企业、园区、楼宇后,为何能“一炮而红”。
今年是我国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施的第二年,女职工对育儿的社会支持系统需求更加迫切。为此,上海工会继续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创新工作,继“爱心妈咪小屋”之后又推出职工亲子工作室,同样是一经推出便收获企业和广大职工的“强势关注”。这一举措是为女职工排忧解难,更能促进万千家庭的和谐幸福,推动企业健康发展。
“爱心妈咪小屋”和职工亲子工作室建设,是工会服务广大职工现实需求的重要平台,是工会为广大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创新实践。这体现了工会服务职工的水平,也体现了工会凝聚多方力量共同为广大职工提供育儿便利,优化养育环境,推动城市文明的担当意识。